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25 14:55
刘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功能完善服务完善层次多样的社区商业体系的建议”,经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落实,现将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是市商务局继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按照商务部的工作要求,组织了第二批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申报工作,经过各区申报,经征求相关市级部门意见,最终推荐河西区到商务部参与评审,经商务部组织评审公示,继滨海新区后河西区获批第二批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区。8月23日,组织全市各区召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工作推动会,听取各区工作进展情况,会上滨海新区和河西区作为国家级试点区进行了经验交流;9月2日,组织各区积极参加商务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线上培训,听取其他省市的优秀做法,为各区开展便民生活圈工作提供了经验。下一步,一是将开展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区和便民生活示范圈的申报工作,进一步推动各区积极开展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补齐业态短板,提升业态品质,优化环境,更好满足居民不断提升的生活需求。二是联合美团打造数字生活地图,整合本地商户资源,一方面方便社区居民获取周边商户信息,另一方面为政府建设便民生活圈提供基础数据,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推进过程中。
二是市民政局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天津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积极推动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优化升级纳入重点任务,提出加快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推动构筑美好数字服务新场景,逐步构建服务便捷、管理精细、设施智能、环境宜居、私密安全的智慧社区。依托社区信息化建设平台,实施了社会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民政为民服务事项指尖申办、就近申办、全城通办等便民利民的信息化举措;以智能技术应用为切入,鼓励和支持各区探索建设了重点人群安全监护、应急呼叫、智慧养老等智慧化服务平台;同时加强与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等部门沟通协作,推动“津治通、津心办、智慧平安社区”等智慧化平台在社区落地实施,着力推动智慧社区全面发展。
三是市公安局将坚持抓好“智慧平安示范社区”项目。智慧平安社区建设今年资金预算总投入4.07亿,采取前端建设在小区出入口建设视频抓拍设备,通过互联网、公安网、视频专网汇总到公安市局、分局平台,形成了天津“小快灵”——即投入小,建设快,应用灵的工作经验,得到公安部的肯定与推广。下一步将数据传送到市、区网信办,拓展社会化应用,服务市域治理。2022年底将累计建成7158个小区,实现全市智慧平安社区的全覆盖。截至目前,智慧平安社区系统共采集人员信息轨迹数据月均约1.02亿余条,累计采集8.14亿余条,车辆信息轨迹数据月均约1亿余条,累计采集8.01亿余条;产生人车预警信息月均预警93万余条,累计预警744万余条,已建成智慧平安社区可控性案件发案下降了42%,推送任务核查6万余次,提供破案线索2763起,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255人,查找走失人口1040人,助力疫情防控10247次,为服务社会市域治理与警务实战,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进一步提高了智慧平安社区利用效能水平。
四是市城管委组织燃气行业加强燃气信息化建设。拓宽用户燃气交纳途径,抓实燃气线上便民服务推广工作,让涉及民生的燃气交纳更加便利、及时。在2021年更换老旧用户表50余万块,全市已安装智能燃气表近300万块基础上,今年继续督促推动老旧用户表更换工作,力争在明年完成45万户智能表更换,不断优化线上燃气缴纳气费工作流程,倡导企业针对老年群体特点提供优质服务,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为智能燃气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市发改委着力破解居民充电难的问题。我市连续三年将居民小区公共充电桩建设纳入20项民心工程,2019-2021年共建设小区充电桩超10000台,建成后的小区公共充电桩,企业会组织专业的人员定期巡检,对居民充电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供24小时服务,得到了市民的极大支持和认可。2022年我市持续推动小区公共充电桩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居民诉求,组织各相关运营企业进行现场勘察,制定建设方案。先后下达两批建设计划,截止目前已建成小区公共充电桩2000台。同时,为保障购置电动汽车居民充电要求,持续推进居民个人报装便民措施,深化和完善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充电桩联网通办政策”,2022 年,已为1.2万户居民安装了居民自用充电桩,累计报装总量已经达到4.9万户。
????????????????????????????????????????????????????????????????????????????????2022年9月16日
工作人员:陶宁????????联系电话:022-5866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