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中国的对外开放之路

来源:本网采编

发布时间:2021-09-07 17:22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自此,中国迈开改革的步伐,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经济稳定,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世界展现出应有的大国担当。

四十多年风雨兼程,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1978年中国的GDP为3645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底已突破10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份额从1.8%增长到17%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中国某些领域的科技水平也从“跟跑者”向“并行者”和“领跑者”转变,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位。2020年,中国顶住疫情的压力,取得了2.3%的经济增速,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重大利好和信心。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总额达到18.07万亿元,同比增长27.1%,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对全球的贡献有目共睹。

一、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入世后,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大幅开放市场。近年来,中国担当多边合作“领头羊”,高举自由贸易旗帜,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中提出更多中国倡议、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推动构建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格局。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为疫情笼罩下的全球经济把脉开方,呼吁各国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中国始终致力于实现“既平衡又充分”的发展,坚持多边主义原则,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成为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关键力量。2020年9月2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宣言》,其中特别强调“重振多边主义”。坚持多边主义,既是联合国事业发展的初心所在,也是人类赢得光明未来的出路所在。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古往今来,人类从闭塞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二、不断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在WTO框架下,中国累计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特别是2020年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覆盖15个成员国,囊括了东亚和南太地区的主要国家,涉及22.7亿人口(约占全球人口29.7%),GDP总量达26.2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28.9%),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区,为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的动力。此外,中国与东盟东部增长区的合作也不断深入。2019年11月,时任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在古晋出席中国--东盟东增区第二次部长级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行动计划(2020-2025)》,将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愿景》的战略对接,深化贸易投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区、人力资源等领域合作,共同把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重要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三、“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坚持从更广阔的国际空间来谋划开放,谋求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赢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得到了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沿线国家的广泛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截至2021年初,共有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5份合作文件,基本形成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今年上半年中国与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5.35万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高于中国外贸整体增速。

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宣布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自主贡献新目标;加大对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的支持;设立第三期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并将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在2025年到期后延期5年;设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等。“计利当计天下利”,中国秉持公道正义,不断探索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之道,坚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四、不断优化开放布局。

从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到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到2013年9月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中国对外开放区域布局不断优化。随后,广东、天津、福建、辽宁、山东等自贸试验区相继设立,2021年6月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中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生动体现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地方探索和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思路。今年上半年,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1008.8亿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全国近17%的外资,打造成为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五、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中国商务部近期发布了《“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包括将进一步清理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措施,严格实行“非禁即入”。中国海关全面推进“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绿色通道”、免到场查验等便利化措施,全面提高通关效率。去年12月,中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4.91小时和1.78小时,较3年前分别压缩了64.2%和85.5%。中国美国商会2020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和《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50%的会员企业对不断改善的中国营商环境表示认可;75%的企业对在中国市场继续享受改革开放措施具有高度信心。根据中国欧盟商会近期发布的《2021年商业信心调查》报告,在受访企业中,73%的企业去年实现了盈利,约68%的企业对所在行业未来两年的商业前景持乐观态度,60%的企业计划今年扩大在华业务规模,1/4的企业正在或者即将加强在华供应链建设。

六、积极搭建贸易平台,推动外贸转型新升级。

今年4月,第129届广交会云端落幕,官网累计访问量3538万次,有来自227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注册观展;去年9月,2020年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共吸引1018个客商团组参会,包括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驻华客商团组248个,达成2300多个项目合作协议,协议总投资额超1230亿美元;自1995年起,每年10月开幕的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已将小商品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到22亿美元。此外,为帮助外资企业更好地分享中国市场机遇,自2018年起,中国连续3年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0年举办的第三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达到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今年秋天,厦洽会、义博会、广交会、进博会将陆续如期开幕,从“卖全球”到“买全球”,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2018年中国开始实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共同发布《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明确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实行正面清单管理,目前正面清单内商品税目已超过1400个。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1.69万亿元,增长31.1%,5年来规模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规模6年增长5倍,2020年突破70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已超1500家,服务客户数量超20万家,海外仓数量超1900个。2021年7月,中国商务部会同多部委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世界之中国,我们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必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繁荣的中国和世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坚信,一个走向复兴、充满机遇、开放合作的中国,必将为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