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四五”外资工作路径更清晰——详解《“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利用外资篇)(一)

来源:本网采编

发布时间:2021-08-12 10:06

《国际商报》7月30日报道:“十三五”时期,中国利用外资成绩不俗,从2015年1356亿美元增至2020年1493亿美元,位居全球前列。与此同时,外商投资法出台,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施,中国在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提升。

《“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给外资工作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展望2035年,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高。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着力优结构、提质量,提升引资综合竞争优势,以高水平开放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成为下一个五年外资工作的重点。

如何考量利用外资的水平?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又有哪些途径?对于这些广受关注的问题,规划从“扩健推优”四个维度给出了答案。

一、扩大准入领域,激起新的发展活力

中国开放的决心有多大?一直是外国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不论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里的“减法”,还是投资鼓励目录中的“加法”,都展示着中国开放的诚意和决心。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扩大外商投资准入领域将继续成为中国坚定开放的又一佐证。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甚至进一步放宽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条件,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利用外资渠道,还可以通过吸引战略投资,把流动的国外资本通过战略投资变为长期投资,有利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表示,扩大外商投资准入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重要切入点,放宽准入领域、准营范围、股比限制等,营造良好的引资环境,有利于坚定外资企业对中国扩大开放的信心,吸引更多优质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投资,有利于推动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中国利用外资质量,激发新的发展活力。

“扩大外资准入有利于推动外资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有利于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张威表示,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和产业配套的持续提升,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也在发生变化,更多地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向高技术制造业。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特别是聚焦于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开放,将吸引外资制造业结构更加优化,推动服务业扩大利用外资,促进全球创新要素加速集聚,补足中国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短板不足,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健全管理体制,稳定外商发展信心

要让外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在扩大外商投资准入领域的同时,健全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也尤为重要。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需要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张威在采访时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健全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应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

一是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是中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十四五”期间,要围绕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清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准入限制措施,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非禁即入”,确保实现负面清单以外的市场准入内外资一致。

二是完善外商投资管理法律制度。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是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期间,为保障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全面落实,要推动各地加快清理、修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中与外商投资法不一致的条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三是完善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是深化外商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规范外商投资管理的重要举措。目前,在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地方信息报送系统不完善、信息报送不及时、准确率不高等问题。“十四五”期间,要推动各地完善外商投资信息报送系统,优化信息报送流程,提高外商投资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