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共谱“协奏曲”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24-02-13 07:00

瓣瓣不同,瓣瓣同心,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合推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模式,让三地互联互通之花竞相绽放。“上午在川看熊猫,下午在渝吃火锅”,唱响成渝“双城记”,川渝自贸试验区探索出的“‘关银一KEY通’川渝通办集成化改革”让成渝双城共画的“经济圈”愈发清晰。

此次商务部集中发布的第五批23项“最佳实践案例”,“政务服务‘同事同标’”和“‘关银一KEY通’川渝通办集成化改革”两项制度创新成果在有利于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区域协同开放发展探索路径。

为推进京津冀政务服务协同发展、加快三地互联互通,2021年以来,北京市政务服务局会同天津市、河北省政务服务部门,打破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属地限制,在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合推出179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的“同事同标”事项,推动京津冀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结果互认。

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强化机制建设,开展“同事同标”清单化,打破区域分割,实现异地办理便利化,依托京津冀政务服务合作工作机制,将联动范围从自贸试验区拓展至京津冀全域,将联动内容由“同事同标”延展至政务服务全领域。同时创新移动端应用,通过三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推出首批208项自助办事项。

记者了解到,已推出的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事项中,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确认、其他行政权力、公共服务5种事项类型,涉及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交通、住建、药监、知识产权、商务、税务、公安、人力社保、经济和信息化等12家政府部门。

推行“同事同标”后,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事项遵循同一套业务标准、同一套办理流程,大幅减少企业办事成本和时间,初步估算方便三地办事群众10万余人,为企业群众节约成本2.5亿元。

2023年,北京市与天津市、河北省政务服务部门积极对接,围绕企业准入准营、个人资质资格办理结果互认,梳理形成津冀办理结果在北京市直接认可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例如,推动三地公安部门统一推出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核发、大型焰火燃放作业人员资格证明核发等9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更好实现互通互认。在京津冀区域推行纳税信用评级异地互认共享,对从北京迁到津冀的企业,继续保留在京获得的纳税信用A级资质,跨省迁移后津冀部门不再将其视为新办企业,大大节约了企业申请留抵退税和资金回流时间。

在四川和重庆,为满足川渝两地企业日益增长的跨关区办理进出口业务需求,解决经营主体在川渝两地跨关区往返问题,重庆自贸试验区和四川自贸试验区两地海关建立联动协作机制,联合建设银行分行推出“关银一KEY通”川渝电子口岸业务一体化通办模式。

川渝两地建立电子口岸系统互通和联系配合机制,实现数据分中心系统互通,两地企业可根据业务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在四川或重庆办理制发“共享盾”、更新和变更信息、解锁、新增等电子口岸业务,实现电子口岸业务跨关区通办。

“共享盾”融合“一KEY双证”技术,集海关电子口岸密钥与银行企业网银证书于一体,实现企业持“电子口岸卡”既可以登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海关业务,也可以通过银行企业网上银行、跨境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企业手机银行等渠道办理金融业务,实现报关与收汇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一站式”满足企业“电子口岸入网+线上金融”的综合业务需求。

该模式实现了“四川+重庆”跨关区就近办、“海关+银行”跨窗口多点办和“政务+金融”跨领域一站办。在助力广大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两地设置的38个受理点还使得企业报关和收汇相关业务的办理时间均被压缩2/3以上,优化了进出口企业手续办理流程,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口岸业务办理集成度和便捷度也得到大幅提升。


附件: